伴随互联网医疗诊疗新规政策的落地,在这个“新事物”面前,实体医院纷纷根据原有业务寻求调整方案,或增加新业务、或改善流程等。对于实体医院来说,在原有医院实体上进行流程改造和功能叠加,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是符合新医改的大方向。
那么,实体医院的院长们对于互联网医院到底持什么观点?本文整理了五大三甲医院院长:北京朝阳医院院长陈勇、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邱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马晓飞、南方医院副院长曹瑞,他们对发展互联网医院的看法和经验,供诸位参考。
北京朝阳医院
院长 陈勇
未来不光有实体,互联网也有新面貌。
陈勇院长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体医院未来的服务业态一定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医院不抓住这个时机去学习和应用,迟早会被淘汰。
虽说医疗服务的核心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但是未来各医院间不仅要拼医疗技术,也需要拼服务,因此任何一家医院都无法轻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陈勇院长希望把北京朝阳医院打造成国家级医学中心的医院。其责任是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把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多地辐射下去,推动基层服务能力的建设互联网医院系统,使分级诊疗能够真正落地。
围绕这个目标,在北京朝阳医院尝试互联网医疗方面,他提了这些需求:
第一,必须强基层。强基层才能真正实现分级诊疗,通过互联网形式能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和水平;
第二,通过互联网医疗建设提高医院知名度,以及学术学科影响力和辐射力,尽早建设成为国家级医学中心。
在强基层方面,北京朝阳医院于2012年开始搭建医联体,在全国范围内以京津冀为核心,逐步辐射县级医院。
医疗设备很容易购买,但拍出来的片子需要有经验的人才能看懂,因此,朝阳医院也在逐步辐射县级医院,通过远程诊断来帮助县级医院,如影像学会诊、查房、手术指导等,通过这些方式赋能县域医院,将区域医疗中心做强,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为了响应国家“分级诊疗”、“医疗资源均质化”等政策,陈勇院长在2016年还创立了远程医学中心,有效整合特色与优势医疗专家、医生、医疗信息,增加了医疗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面,拓宽了医疗服务范围。医院专设“远程医学中心”一级科室,专人管理。
该远程医学中心采用了基于互联网、全息无损诊断级的远程医疗技术;系统平台采用视频传输设备IX-5000,由高清远程会诊室、远程医疗平台、远程会诊端三大部分组成。
除高清远程会诊室外,医院内的会议室、呼吸科、心脏中心、影像中心(放射)、影像中心(超声)多个科室设置了会诊终端为远程会诊提供了便利条件。
远程医学中心以业务为导向,以技术为手段,践行“互联网+”医疗创新概念,不断建设完善远程医疗业务平台,拓展远程医疗业务网络。
“互联网+”的概念风起云涌,陈勇院长也担心在疏于管理情况下,一些大医院会借此开始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他认为“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是针对医院的,重点应该落在县级医疗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院长 李为民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推动医院能力的升级
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表示,华西建设互联网医院的需求点是关注患者就医的痛点,关注医院管理的难点,应用互联网技术工具创新体验、创新服务、创新管理,为患者为医院、为管理的部门、为社会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有助于切实推进分级医疗服务,构建一体化的全民健康体系,全力推进健康中国的战略。
他更希望,“通过互联网医院,希望华西能从现在每天约2万人次的门诊量,最终减少到每天1万人次的门诊量,让本来不需要到华西的复诊病人,通过互联网医疗下沉到基层和社区。”
李为民院长认为,华西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有力推动了医院理念的升级,过去以医院医生为单位,以业务管理为动向的理念逐步升级为应用互联网思维将患者、医院、医生、社会融为一体,凝聚形成以生命健康为共同价值,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医院全新理念。
在华西的互联网医院体系中,在线门诊和网络门诊主要针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不受制于诊疗地点和时间,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直接在线交流渠道。患者在平台上提交申请后,医患双方通过图文、语音及实时视频的方式进行在线病情交流及病历查看,实现线上疾病咨询、线上诊断等。
与以往的常规在线门诊、网络门诊有显著区别的地方在于,医师线上诊断结束后,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线为患者开具入院证、检查、检验医嘱或药品处方,患者也可以同步在线上完成入院登记及候床、医嘱及处方缴费、检查预约、药品配送申请。
同时,以专科、专病或MDT模式的权威专家团队,组建在线协作医师+护师团队,如患者出院后,可根据疾病类型,由之前接诊时的医护团队继续跟进,提供慢病随访及咨询服务,优化医疗资源,更好的为目标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和疾病管理。
目前,华西医院里有十多个科室已经启动,也设计了相关服务包,针对过敏性鼻炎、皮肤科、胸外科等领域。
具体到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则是从2017年底定下目标。据华西医院副院长刘伦旭透露,互联网医院的主导建设是医院2018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整个党政班子都非常重视。
刘伦旭还说,目前,医院积极鼓励内部约1200名具有门诊资质的医生申请认证线上诊疗资质,而后还会向华西医院医联体机构的医生逐步开放入驻资格,最终向全国医生全面开放。
在建设端,外部互联网医疗企业切入的领域大多数是咨询类服务,没法做真正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中,承担诊疗责任的实体并不是医生。对患者来说,就诊的目的是把病治好,但互联网医疗企业做的是咨询类服务,没办法解决根本医疗问题。国家出台的互联网医疗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互联网医院若发生医疗纠纷,责任的承担主体应该是实体医院。
在监管方面,成都市卫计委搭建了一个省级监管平台,所有互联网医院必须与其对接,互联网医院平台医生的CA认证必须向监管平台报备 ,互联网医院上所开展的医疗服务都要以其实体公立医院为依托进行报备,做到服务全程记录。
如果把互联网医院各个服务拆分下去,监管就非常方便。服务拆分之后,服务评价与服务指标的制定也就会更加方便,实现质量控制。
在采访中,李为民院长强调,“互联网医院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落地。”
面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李为民院长也是对“症”下药:同样通过“医联体”的方式,将华西医院的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
华西医院希望做的是,患者可以在社区医院持续接受其服务,当社区医院解决不了患者医疗需求时,患者还是会回到华西医院来解决。因为华西医院是医疗服务的总控方,并不担心将流量分出去之后会导致其患者流失。
如此一来,华西医院的专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专家带医生团队,面对患者,医生可以先将能够解决的问题处理掉,专家主要解决核心问题。这样不仅提高病人服务体验,更能节省医生时间,解决需求端不对称问题。在服务结构方面,医院把分段服务做出来,才能提高服务效率。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院长 马晓飞
互联网医院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果
提到银川,人们对它的标签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医院等。在互联网新规落地后,银川又成为全国各界人士去学习互联网医疗的中心。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不仅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了互联网医院,且运营效果还不错。
谈到最初建设互联网医院的初衷时,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马晓飞的需求很简单:希望把当地外地就医的患者,留在本地。
由于银川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本地医疗资源欠缺,复杂、疑难疾病患者跨省就医的比例仍然较高,很多患者身患重病还要远途求医,无论是看病过程中的辗转奔波,还是额外增加的异地就医花费,都对患者本人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马晓飞院长认为,只有通过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向上对接北京、上海等地的大专家,向下可以覆盖县医院、乡镇卫生院,输送诊疗能力,形成多层次的分级诊疗模式,多方共赢,才能使人民群众获益。
银川互联网医院在远程问诊、互联网门诊、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远程超声诊断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等各类远程诊断中心的建设,解决了基层医疗普通存在的“买得起设备请不到读片医生”的难题,使患者“付基层医疗价格享受三甲医院的诊断服务”。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 曹瑞
跨区域和疑难危重病人多,是拥抱互联网的内因
位于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也开展了互联网医疗的尝试——智慧门诊。2018年12月实施智慧门诊建设后,智慧门诊线上关注量呈稳步增长态势,患者通过智慧医院进行线上挂号量约为1100/天,约为总挂号量15%,线上日均缴费量约为总缴费量10% 。
其副院长曹瑞接受院长采访时提到,从目前南方医院就诊患者看,重大疾病和危重疑难疾病的患者比例很大。
“我们医院的特点就是跨区域,疑难危重的病人比较多,这也是我们被迫去拥抱互联网的一个内生动力。”曹瑞表明了当初建设智慧门诊的需求。
在建设的过程中,医院希望是从患者的诊前、诊中、诊后各个方面去优化,提升患者的就医服务。
认识层面的改变是互联网落地的关键,曹瑞提到:“医院有两个主管,一是院长,另一个是党委书记,他们的思想至少跟我一样开放,甚至更开放。既然躲不过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们就拥抱它,一边走一边体会这个不确定性,哪怕是曲折的,可能有小的回头路也在所不惜。我们就想进入第一方阵,也没必要领跑。总的心态是开放的,我们要拥抱互联网,拥抱创新,这是很重要的。”
曹瑞认为,搭建互联网智慧医院一定是把实体医院线下的根本东西做好,需要把实体的流程优化,把部门和科室间的壁垒打破,整合之后才能展现到互联网上。
从长远来看,智慧化手段让外地患者通过远程方式完成线上诊疗的可能性,或者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化成为趋势。
当实体医院互联网化之后,医院线上线下的服务打通,将更容易实现价值医疗的终极愿景。
他把患者的疗效+医疗安全+患者便捷的体验这三者当成分子,分母是医疗资源耗费的成本,分子越大价值越高,分母越小价值越高。
简单来说,互联网智慧医院的便捷性以及在诊前、诊中、诊后方面发挥的效益,将为实体医院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自然效率提高了,患者就医的流程缩短了。
互联网智慧医院发展之后,对整个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有很大的促进,尤其是对价值医疗的实现,对患者价值最大化的提升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可以期待的。
深圳市人民医院
院长 邱晨
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和补充传统医院的功能
深圳市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厅内缴费和挂号等窗口均没有排起长龙,反而只有少数几个人在等候已成为该医院的常态。
作为深圳市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深圳市年门急诊量最大的医院,每年门急诊量超过300万,为何却不见人山人海的排队长龙?
2012年,医院就提出了“延续服务”的理念,把医疗服务从病房延伸到家庭,引导病人有序分流就诊。
2013年,深圳市人民医院运营了全国第一家基于云平台的“网络医院”互联网医院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和补充传统医院的功能。延续性服务也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更便捷、高效,惠及更多人的同时,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升级。
2018年,基于微信医保支付能力,深圳市人民医院打通线上就诊全流程,并成为全国首家“微信医保支付示范医院”:
通过AI导诊小程序,患者可以1秒精准匹配医生,线上分诊挂号一步到位;
参保用户通过微信绑定社保卡可免排队指尖支付,直接就医、检查、取药,实现看病“最多跑一趟”;
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患者还能够轻松查预约信息、医疗消费账单、线上检查报告、社保缴费明细等。
根据院内数据统计,目前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患者在该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指尖操作”,平均排队时长从过去的50多分钟缩短至2分钟,看病效率提高25倍以上。
以上就是美食在线为您介绍的互联网医院该怎么建?“大三甲”院长们这样做,想了解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美食在线哦。
下一篇:没有了